提起招生,大多數中職學校教師脫口而出的就是一個字“難”。在一年比一年殘酷的招生大戰中,中職教育從業者經歷了哪些不為人知的酸甜苦辣?國家、社會大眾以及職業教育本身在提升社會關註度和吸引力方面還有哪些要做的功課?
  近期,記者跟隨中職學校的老師去中學做招生宣傳,記錄了他們的所做、所說、所思。
  招生宣傳遭遇“門難進,臉難看”
  廣西沿海某市一所機電工程學校去年的招生指標是1000人,最後以招到600多人告終。今年,雖然上級部門給學校的招生指標調低為800人,但截至目前,學校才招了幾十人。為了應對挑戰,學校老師幾乎全體出動,除了招生就業辦(以下簡稱“招辦”)的專職老師外,每個專業課老師也都有1~2人的招生任務。
  5月19日下午,記者跟隨這所學校招辦的3名老師來到市內一所中學進行招生宣傳。出發前,招辦主任就給中學校長打了長達幾十分鐘的電話,剛開始校長以“怕擾亂上課秩序,影響學生學習”等理由拒絕。但主任“暗示”說認識市教育局某領導後,校長的態度有所變化。
  到中學後,一行人被保安攔在門外,只答應讓招辦主任一個人去校長辦公室溝通。在太陽下麵等了快20分鐘還沒見動靜,一位招辦老師忍不住念叨:“這校長怎麼這麼難搞定,不知今天會不會又白跑一趟?”就在此時,招辦主任笑著走出來,示意我們拿宣傳冊上教室,大家這才鬆了口氣。
  在這位招辦主任看來,被拒絕是習以為常的事情。到學校做招生宣傳時,一般只有50%的校長會答應,而另外50%的校長會很禮貌地拒絕:“不然你們把宣傳單放在我這裡,由我們代發吧!”聽到這話,招辦主任心裡明白,其實宣傳單根本到不了學生手裡,只會堆放在牆角,或是被隨手丟進垃圾桶。
  南寧市一所中職學校的黃老師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去年他參加由自治區教育廳牽頭組織的“招生大篷車”,到各市縣中學開展招生宣傳。這些中學雖然不敢直接攔截職校招生老師進校,但在招生宣傳材料發下去後,中學老師往往會強令收回。有一次,他們在一個學校剛發完材料準備離開時,卻發現那所中學的老師堵在教學樓的各個樓梯口,張開四肢,擺出一個“大”字,要求學生交出手裡拿著的宣傳材料,否則不能回教室上課,可笑的場面讓這些奔波多日的招生老師感到一股寒意。
  “招生過程中,中學的校長是‘門’,而班主任是‘水閘’,這裡面的水具體多深,你沒辦法想象。”廣西一名有著多年招生經驗的中職老師說,每到招生季節,應屆生就會變成可以等價交換的資源。各地初三年級的班主任手裡掌握著幾十個學生,就相當於拿著幾萬元。這些老師會先瞭解各校的大概情況,看看辦學水平、招生價碼,經過比較後,向沒有多少判斷能力的學生推薦價碼最高的學校,實在不行,他們也會折中選擇,“現在普遍的價碼是400~600元一個學生”。
  除此之外,這名老師表示,各地市為了完成招生任務,使本地中職“吃得飽”,一般都會對生源進行“封鎖”。比如,某縣在中職招生錄取工作中,只限本地中職招生。城區的職校要去招生,得先經過該縣教育局批准,而按程序去拿到簽字是不可能的,必須和教育局談好分成方案,才會滿足學校的招生要求。
  中職教育遭遇“就業旺,招生難”
  “太精彩了!”看著T臺上穿著華麗禮服走秀的模特,柳州市第三十九中學的一名學生感嘆。
  這是5月初,柳州市第二職業技術學校(下稱“柳州市二職校”)舉辦的校企聯合展示日活動中的一幕。當天,來自柳州市各中學的500多名初中生來到校園內參觀和體驗各專業的特色和風采。據瞭解,前來參加活動的中學生很多是對職校“不瞭解,想來看看”,還有很多學生表示“是老師動員來的”。
  柳州市第三十九中學的李老師表示,來參觀的學生大多是動手能力比較強,對自身發展又有一定的想法。去年,他班上的應屆畢業生中,就有1/5的學生選擇入讀職校,剩下的都選擇就讀普通高中。
  柳州市二職校雖然是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學校和廣西首批示範性職業學校,但談起招生工作,該校副校長謝文峰仍表示“形勢嚴峻”,今年柳州全市的初中應屆畢業生人數為3.57萬 ,但自治區仍然給全市下達了12500人的招生任務數。
  “自治區可能是希望以此控制學生流失率,同時合理拓寬適齡學生的升學渠道,因為目前已經出臺中職直升本科政策。”謝文峰分析,“但職校招生難仍然會普遍存在。”
  對於這所辦學質量和就業狀況都相對不錯的學校來說,即使一些優勢專業,也會因社會的偏見和不瞭解,而在招生中遭到冷遇。
  以二職校服裝專業為例,該專業成立於1984年,是學校的老牌專業。雖然近年來該專業的畢業生一直供不應求,甚至還未畢業就已被企業預訂,但學校卻出現招生不足的現象。服裝專業老師李海輝介紹說,目前,他所帶班級36人,絕大部分來自農村或市郊,僅10%~20%來自市區。“除2008年服裝專業招滿4個班外,後來就一直穩定在2~3個班,但還是難以滿足企業的用人需求。”
  “家長的成見主要有3方面。”李海輝表示:一是覺得畢業後只能做裁縫,薪資低,發展不大;二是覺得只有讀高中、考大學才有出息,才能找到體面工作;三是覺得學校的培養模式只教理論,學不到東西。但事實上,現代服裝業早已不是家長印象中的小作坊式了,即使就職於柳州本地的企業,畢業生的平均起薪也能達到2500元左右,經過兩年的歷練,大多數畢業生都能升任為企業的技術骨幹,如設計師、工藝師、銷售主管等,薪資收入也會大幅提高。
  柳州市交通學校招生辦副主任黃挺對此也頗有感慨。他說,傳統觀念認為“讀書改變命運”,但很多人認為讀書就等於讀大學,文憑才是敲門磚,實際上未來中國的產業發展更缺乏高技能人才,從職校畢業可具備初、中級技能,在企業工作幾年通過考試後可成為高技能人才。目前,學校招生中城鄉學生分化明顯,高等教育大眾化後,很多城市家長認為讓孩子讀職校降低身份,面子上過不去。但很多農村畢業生通過自身經歷告訴大家,中職就業形勢好,可以快速減輕家庭負擔,因此農村風氣轉變很大。目前該校生源中有80%~90%為農村學生,10%為城市外來務工人員子女。
  國家優惠政策有待深入人心
  近年來,國家逐步實施中職教育免學費政策(覆蓋範圍包括所有農村學生、城市涉農專業學生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並推出優秀中職生可免試就讀高職甚至直升本科等諸多利好舉措,旨在增加職業教育的吸引力。但採訪中,記者發現這些政策出台後所發揮的作用和影響並不如想象中的那麼理想。
  在玉林市某中學舉行的招生宣講會現場,當招生人員介紹完學校情況和相關政策後,馬上有學生半信半疑地問道:“老師,你們學校真的免費就讀嗎?”“您所說的直接升本,它的標準是什麼,機會有多大……”
  沒過多久,當招生老師回訪這幾名感興趣的學生時,卻有學生告訴他,回去跟家長溝通這些情況後,家長不由分說地駁斥道:“哪有這麼好的事兒,不然人家還那麼辛苦地考高中考大學幹嘛,肯定是騙人的,這樣的學校能學到什麼東西!”
  “人們有一種心理,總覺得免費的就是不好的,不用考試就可以升學的肯定不如考試入學的。這其實跟營銷中的稀缺性原理相類似。”這名招生老師說,比如某商品是免費或者無限量供應,可能應者寥寥,但如果說僅限30位VIP客戶擁有購買資格,人們就會爭相購買。職業教育的發展也有類似之處,如果完全沒有分數線,也不用付出任何代價就能入學,大部分人也不會珍惜這樣的機會,最終的結果是社會難以消除對中職學校的歧視和偏見。
  當老百姓對國家政策和學校具體的辦學條件缺乏瞭解,不懂得如何根據自身條件去對比分析,作出理性選擇時,另一種心態就會占據上風,那就是從眾。採訪中,很多招辦老師都反映,在從眾心理的影響下,如果同班、同村裡有十來個適齡學生,只要有一兩個人選報某個地方的職校,其他八九個人都會跟來。也有不少家長不希望孩子離自己太遠,不太考慮學校情況,就盲目地選擇就近就讀。
  “全社會對中職教育的關註還是不夠的,如果能讓市民看到校企合作、職校的升學情況、優秀畢業生就業情景等,大家對職校的肯定程度能達到高中的一半,我們職業教育服務人民生活的作用就會更加明顯。”謝文峰感慨地說。
  在柳州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副校長覃海波看來,中職招生宣傳不是打打廣告、在招生季吸引一下眼球就能起到效果的。要真正提升中職的吸引力,應當從長期著眼來規劃職業教育的全盤發展。這其中,既需要國家投入大量資金,也需要專業的策劃人員從不同視角引導全社會參與討論,同時還可以借力新媒體,真實生動地反映出職校生的發展也並不一定遜色於本科生,職業教育可能更適合某些學生的個性發展的真實狀況。  (原標題:中職學校“就業旺招生難”的背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y89wyvxb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